2014年4月16日 星期三

鯊魚


         屬於軟骨魚的一支。這是一種古老的,最早在4億2千萬年前的志留紀就已經出現,至今已經演化出約440個不同的,大約包括5目20科(由於分類學家的意見不一致)。它們有高度流線、適合游泳的外型,全身覆滿了盾鱗,盾鱗除了保護鯊魚免於受傷或者被寄生,還可以增進它們的流體動力,讓它們游得更快速。鯊魚體側用於呼吸的鰓裂有5-7個。它們有數套可替換的牙齒。鯊魚在水域食物鏈中是頂級掠食者,不同的種類有不同的食物,有的肉食,可以吞噬海豹海龜甚至人,有的只濾食浮游生物;大的體長達20米,小的只有10多厘米。

         鯊魚的感覺器官相當靈敏,甚至能嗅出幾公里之外的血腥味。它們具有感應電的能力,並可以此發覺隱藏在沙底下的獵物。

        鯊魚都是透過體內受精繁殖,有卵胎生卵生胎生。部分品種的雌性在沒有雄性的環境下曾出現罕見的無性生殖案例。

        鯊魚受傷不會受細菌感染,引起許多生物學家的興趣,研究提取鯊魚體內抗菌的物質,以製作新藥。


        鯊魚食性的不同,它們也有不同形狀的牙齒:以軟體動物甲殼類為食的鯊魚,有較平的牙齒容易輾碎食物;以魚為食的有針狀的牙齒用來緊咬獵物;而以更大的動物例如海洋哺乳類為食的鯊魚,則有尖銳的下顎牙齒和鋸齒狀的上顎牙齒,分別用來抓住和切割獵物的肉;以浮游生物為食的種類
鯊魚的牙齒
大白鯊Carcharodon carcharias
來源:維基百科

鮪魚




這是普片大家最知道的魚了世鮪魚
        名金槍魚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中部與大西洋中部、屬於熱帶-亞熱帶大洋性魚。鮪魚的遊程很遠,過去曾經在日本近海發現過從美國加州遊過去的鮪魚。
        鮪魚有8個品種,其中多數品種體積巨大,最大的體長達3.5米,重達600至700公斤,而最小的品種只有3公斤重。鮪魚的繁殖能力很強,一條50公斤重雌魚,每年可產卵500萬粒之多。
       鮪魚是一種很受歡迎的海產,經濟價值高。由於各國政策、活動及漁民們的過度捕撈,已對牠們的種群數量造成威脅,最明顯的莫過於藍鰭鮪。因此國際間開始管制鮪魚的捕撈,但成效相當有限。
       鮪魚是一種健康食品,有多種食法,日本人喜歡把鮪魚切成生魚片或製成壽司歐洲美國人則會把鮪魚弄碎製成罐頭,可製做三明治等食品。臺灣人則是善用鮪魚各個部位製做菜餚。
       臺灣屏東縣東港鎮舉辦多年的黑鮪魚文化觀光季給該鎮帶來相當大的旅遊觀光收益。

罐頭鮪魚     
來源:百科

自製影片.熱帶魚

這是計概課做的影片是成長影片這樣雖然不太長但還不錯喔
                                                                 熱帶魚
以下是熱帶魚的照片不只這些還有更多呢在


    熱帶魚是20世紀新發展出來的觀賞魚的一個類群,一般是產自南美洲非洲東南亞熱帶亞熱帶的小型、色彩斑斕的魚,由於需要較高和較穩定的水溫,飼養時一般需要調溫設施。因經人類豢養時間短,比較活潑,種類繁多,而且還經常不斷有新發現的品種加入飼養種類,大致有如下品種:

卵胎生:

                  
                   
                                
                          
熱帶魚來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14年4月9日 星期三

小丑魚

小丑魚
這是卡通版的(圖一)

這是真實版的(圖二)


        小丑魚是對雀鯛科底下的海葵魚亞科魚類的俗稱,是一種熱帶海水魚。已知有28種,一種來自棘頰雀鯛屬,其餘來自雙鋸魚屬。小丑魚與海葵有著密不可分的共生關係,因此又稱海葵魚。帶毒刺的海葵保護小丑魚,海葵則吃小丑魚消化後的殘渣,形成一種互利共生的關係。小丑魚最長可長至18公分,最小僅10公分。
生態和棲息地

        小丑魚原生於印度洋和太平洋較溫暖的水中,包括大堡礁和紅海。雖然大部分種類的分佈有其限制,但某些分布的十分廣泛。小丑魚生活在淺海的底部的淺潟湖或珊瑚礁。小丑魚不存在於大西洋中。
大眾文化[編輯]

        迪士尼皮克斯的動畫電影海底總動員的主角馬林和尼莫是小丑魚如圖一,片中亦正確呈現了海葵對小丑魚無害。





        小丑魚身體表面擁有特殊的體表粘液,可保護它不受海葵的影響而安全自在地生活於其間。因為海葵的保護,使小丑魚免受其它大魚的攻擊,同時海葵吃剩的食物也可供給小丑魚,而小丑魚亦可利用海葵的觸手叢安心地築巢、產卵。對海葵而言,可藉著小丑魚的自由進出,吸引其它的魚類靠近,增加捕食的機會;小丑魚亦可除去海葵的壞死組織及寄生蟲,同時因為小丑魚的游動可減少殘屑沉澱至海葵叢中。小丑魚也可以藉著身體在海葵觸手間的摩擦,除去身體上的寄生蟲黴菌等。

       小丑魚產卵在海葵觸手中,孵化後,幼魚在水層中生活一段時間,才開始選擇適合它們生長的海葵群,經過適應後,才能共同生活。值得注意的是,小丑魚並不能生活在每一種的海葵中,只可在特定的對像中生活;而小丑魚在沒有海葵的環境下依然可以生存,只不過缺少保護罷了。

        小丑魚是極具領域觀念的,通常一對雌雄魚會佔據一個海葵,阻止其他同類進入。如果是一個大型海葵,它們也會允許其他一些幼魚加入進來。在這樣一個大家庭裡,體格最強壯是雌魚,她和她的配偶雄魚占主導地位,其他的成員都是雄魚和尚未顯現特徵的幼魚。雌魚會追逐、壓迫其他的成員,讓它們只能在海葵周邊不重要的角落里活動。如果當家的雌魚不見了,原來那一對兒夫妻中的雄魚會在幾星期內轉變為雌魚,完全具有雌性的生理機能,然後再花更長的時間來改變外部特徵,如體形和顏色,最後完全轉變為雌魚,而其他的雄魚中又會產生一尾最強壯的成為她的配偶。
 小丑魚有著靈巧的體態及鮮艷的體色,加上與海葵間的微妙關係,確實令人著迷。由於有道厚厚的白色 (彩色) 斑紋,狀似馬戲團裡最討喜的小丑,「小丑魚」的俗名就是這樣而來。小丑魚外形討喜,極具觀賞價值,是海水觀賞魚市場的重要主角之一,具有相當高的經濟價值。惟近年來台灣地區因人為濫捕及環境污染,海域生態遭受嚴重破壞,小丑魚數量大量銳減。所以若能供應人工繁殖的小丑魚給觀賞魚市場,應該可以減少天然海域小丑魚資源量銳減的危機。    
形態特徵
  眼斑海葵魚:體色為黃到橘紅色,身上有三條寬的白斑,眼後的白斑呈半圓弧形,中間的白斑呈三角形,各鰭外緣有黑邊。母魚體形較大,雄魚較小,尤其是產卵後,雄魚照顧受精卵時間較長,攝食明顯較母魚不足,體形會變的更加瘦小。
來源:百科和互動百科 /
台灣產5種小丑魚之繁養殖(農委會)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2014年4月3日 星期四

       是海洋哺乳動物鯨目生物的俗名鯨魚屬於鯨目生物,係海洋哺乳動物,大部份住喺海洋。雖然鯨魚呢個名有個魚字,但係佢哋係哺乳動物,唔係。目前,科學分別到嘅鯨魚有大約 80 個品種。,又分為齒鯨類和鬚鯨類鯨目之下包括有海豚科。但在日常語言中,人們將鯨和海豚分開。鯨往往被俗稱為鯨魚,但實際上鯨並不是一種魚。海豚科屬於鯨目下的齒鯨亞目,該亞目中有抹香鯨白鯨等。而以鯨鬚替代牙齒,利用鯨鬚過濾水中浮游生物進食的鬚鯨亞目,有座頭鯨及地球上最大的哺乳動物藍鯨等。

數世紀以,鯨經常被作為桌上佳餚或是工業產品的原料。然而,到了20世紀中葉,鯨的數量已經因為捕鯨工業的盛行而銳減,成為了瀕臨絕種的生物。所幸現階段大多數國家都已經在八零年代簽下全球禁捕令,停止捕鯨工業的持續發展。
耳朵的作用
鯨的耳朵在水下環境有其特殊的適應性。

解剖
如同所有哺乳動物,鯨用肺呼吸,是溫血動物,其幼崽由哺乳餵養,還有少許毛髮。
鯨的體形是梭狀的。它的前肢形成鰭,後肢完全退化,尾巴變成尾鰭,鼻孔在頭的上部。特別值得矚目的是藍鯨。它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大動物,體長可達30米,重達180噸。 鯨魚一般上可活40-90年,視品種而定。

捕鯨內文: 捕鯨
捕殺鯨魚有分科研性捕鯨同埋商業性捕鯨。科研性即係用捉返來嘅鯨魚來做研究;商業性捕鯨,係捉鯨魚來食。

目前,國際捕鯨協會已禁止一切商業性捕鯨,但日本挪威冰島都用科研為理由捕殺鯨魚,事實上係捉鯨魚來食,即係商業性捕鯨。利用呢條法律罅,日本總共成功捕鯨 41 次。

日本重用鯨肉來做學生飯盒,想新一代嘅日本人食多啲鯨魚,等日本啲鯨肉製作有錢收,惹起各生物學者同鯨魚迷反感。

2006年1月,綠色和平企圖出海阻止日本嘅鯨類研究所,鯨類研究所冇讓步,用捕鯨船『第一京丸』重有『日新丸』同綠色和平撞船。『第二勇新丸』向綠色和平嘅工作人員噴水,『勇新丸』嘅捕鯨者用水同鯨血噴綠色和平嘅工作人員。因為爛船,綠色和平唯有去整船,令鯨類研究所成功捕獲 845 條鯨魚,其中有品種係受保護品種。

2006年11月15號,日本出咗 6 隻前往南極嘅捕鯨船,準備捉 945 條鯨魚,分別係 935 條小鬚鯨同埋 10 條長鬚鯨,又話好可能會捉 50 條座頭鯨,但係,因為捕鯨船着火,未能如願。

2008年,日本打算喺南極捉超過一千條鯨魚,兼去埋澳洲海域捉50條就嚟絕種嘅座頭鯨。澳洲強烈反對,日本就話澳洲歧視日本人,因為捕鯨係日本人嘅「文化」。日本各個機構成日話,捕鯨係日本人嘅文化,重話任何反捕鯨嘅人都係對日本人種族歧視,去到2008年更話埋澳洲歧視日本。
(來源: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彈塗魚俗稱石跳仔、跳跳魚、泥猴。眼睛突出於頭部背側,有能自由活動之眼瞼,可借胸鰭於地上爬行,腹鰭癒合呈吸盤狀,體背有細小圓鱗,體色青灰。群居於河口,喜歡離開水域到泥地上覓食,可離水40分鐘以上,以小昆蟲、小動物為食,善挖穴,漲潮時常退到潮線外,可長到7~8公分。是蝦虎魚科背眼蝦虎魚亞科彈塗魚族魚類的通稱俗稱石跳仔、跳跳魚、泥猴。眼睛突出於頭部背側,有能自由活動之眼瞼,可借胸鰭於地行,腹鰭癒合呈吸盤狀,體背有細小圓鱗,體色青灰。群居於河口,喜歡離開水域到泥地上覓食,可離水40分鐘以上,以小昆蟲、小動物為食,善挖穴,漲潮時常退到潮線外,可長到7~8公分。,大多是兩棲魚類。
      常見彈塗魚包括,又名泥猴、石貼仔,跳跳魚,身長可達10厘米;另一種稱為薄氏大彈塗魚,又稱大彈塗魚,成長後身長約20厘米;牠不及廣東彈塗魚那樣適應陸上生活,牠只能停留在地面上很短時間。
      它們全身似泥澤色調的灰褐色,並佈滿深色的斑紋,特大的胸鰭肉質化,適於泥澤的爬行,身體修長,尾部扁平。
      常見於香港台灣東南亞等地的紅樹林濕地地區。
習性
      彈塗魚能用濕潤的皮膚鰓室中的水分呼吸,能夠適應半水半陸的潮間帶環境,棲息於河口水域、沼澤及泥灘,在泥下建造由兩條垂直地道構成的洞內居住。在繁殖季節時,雄性的彈塗魚會豎起背鰭,吸引雌魚,成功後會鑽入地道。

       例如,廣東彈塗魚螃蟹昆蟲為主食,多留守於近岸紅樹林內,其體型較小,滿布深色斑紋,會依附在石頭或紅樹樹幹等垂直面上;回到水中,彈塗魚亦可像魚類遊動自如。一般漲滿潮至剛退潮之間是觀察良時。
       大彈塗魚以泥灘上的藻類和碎屑為主食,體型較大,身上有螢光藍點,大彈塗的胸鰭在中間接合及前彎,有如枴杖,有助彈跳或爬行;當潮退後,大彈塗魚會其從洞內爬出
(來源: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弹涂鱼有,是真正的鱼弹涂鱼体呈圆柱形棲息於河口鹹淡水水域,近岸灘塗處或底質爛泥的低潮區,對惡劣環境的水質耐受力強。退潮後,彈塗魚常常要面臨著被鳥和各種陸生哺乳動物捕食的危險、地下洞穴則為它們提供了一個安全環境。漲潮後,彈塗魚可躲到自己挖的洞穴內以躲避到淺海灘來覓食的各種食肉魚類的攻擊。除了 ​​用作避難所外,彈塗魚的洞穴還可用做撫育室。洞穴對於彈塗魚的安全至關重要,但是彈塗魚的洞穴同樣也面臨著危險——洞裡的水體常常嚴重缺氧。對此,雌魚和雄魚會不斷地輪流吞食空氣,將其註入它們的洞中,以便建造一個地下空氣包,緩解氧氣不足的狀況。





彈塗魚
彈塗魚有離水覓食的習性,每當退潮時,它常依靠胸鰭肌柄爬行跳動於泥塗上以覓食,或爬到岩石、紅樹叢上捕食昆蟲,或爬到石頭上曬太陽。當它出水後,發達的鰓室充滿了空氣,並把尾部浸在水中,作為輔助呼吸之用。離水生活已經成為它的重要習性。它能在陸地上象蜥蜴一樣活潑運動,胸鰭肌柄能前後自如運動,起著爬行動物前肢的作用。為了加強在陸上爬行能力,臀鰭變得很低,尾鰭下葉的鰭條變粗。當胸鰭向前運動時,腹鰭起著支撐身體的作用。當它在作短距離蹦跳時,只依賴胸鰭的活動;而在作一米以上距離的跳躍時,就必須輔助於尾部叩擊地面。而它只在躁急或受驚嚇時,才會作遠距離跳躍。每當退潮時,彈塗魚在灘塗地方跳來跳去地玩耍和互相追逐。(彈塗魚,為蝦虎魚的一種),而是含有河豚毒素的雲斑裸頰蝦虎魚。雲斑裸頰蝦虎魚為暖水性沿岸小型有毒魚類,所含的毒素為河豚毒素,魚皮是毒性最強的部位。以冬季和早春含毒最高。 


(來源: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彈塗魚 - 學習加油站)
      球魚是屬於卵胎生將魚科的一種 牠是屬於水族裡的入門魚種 飼養條件不苛求 只要不要太誇張 都可以活的很健康
      水溫:25到27度即可 切記不可過熱 32度算臨界點 要注意
      酸鹼度:這種魚的原生地是屬於中性偏微鹼性的 不過雖然這樣說 真的要把這種魚養的好的話 建議還是做出這樣的水質 但是草缸還是可以活 只是對牠的體色 壽命一定會有影響
    缸的大小:你的意思是說 養這種魚要多大的缸嗎? 其實為了魚好 我會建議你養個一呎的缸[30公分] 這樣的大小 至少可以養個十隻以內沒問題
      注意事項:球魚很容易得爛嘴 爛鰭 這種疾病在剛設缸的時候或選到不健康的新魚 還有水質的照顧不當 最有可能發生
     設缸一定要有正確的養水概念 做的好 保證日後魚缸一定不會有大問題
     定期換水 以小缸來說 有過濾的狀況下 建議一個禮拜換三分之ㄧ 不是蒸發補水 是吸底換水 髒污要吸除
       挑選魚 體表有外傷的不買 活動力不佳的不買 缸內有死魚的不買
      1.水質:ph 7.0以上(需較硬的水)
         底砂:珊瑚砂,貝殼砂為首選(可使水質較硬,呈弱鹼性),其他宜蘭砂,黑白石,矽砂…次之,不用底砂也可以
       氧氣需求:低
       水溫:22-30度(攝氏) 當水溫高時魚的耗氧量大,魚一直在水面上呼吸時,要趕緊換水1/2以上
        分類:胎生魚將 科魚
        繁殖:母魚與公魚交配後,在母魚體內受精,成形後直接產出小魚,一胎可生10-200尾
        球魚有分很多種:天鵝系列 茶壺系列 紅豆系列 這些都是商業名稱 而且不管公魚
      母魚都是肚子大大的
      如果你確定是母魚的話,母魚要生之前會不太活潑在固定的一個點不會亂跑 
      黑球肚子白白的不可以當作生產的前兆,要看母魚腹鰭後面的洩殖孔(就是便便的地方)有沒有突出一個小小的肉球,那就表示快生了!!
        如果有但是又不生,我教你一個方法~~換水3/1再加入少許的粗鹽(食鹽亦可)
             醬子改變水質跟滲透壓,母魚很快就會因為環境突然改變而加速生殖速度~~~
              飼料:薄片,細粒的人工飼料 冷凍紅蟲,冷凍豐年蝦或活的紅蟲,豐年蝦
          養殖設備:可不使用打氣幫浦或過濾器,但是需視養殖容器的大小及溫度,魚隻數量而調
        設備及換水的次數
       設備評比:容器;打氣幫浦; 過濾器;溫度;魚隻數量;換水的次數
       最佳: 大(2l以上);無; 有; 22-28度;少(2-3尾); 兩週1/3
         佳: 大(2l以上);有; 無; 22-28度;少(2-3尾); 每週1/2
       差: 小(2l以下);有; 無; 28-33度以上;多(3尾以上);每2-3天1/2
       極差: 小(2l以下);無; 無; 28-33度以上;多(3尾以上);每天1/3
       疾病:白點病可加鹽1%或甲基藍,溫度需28-31度(需將活性炭移除,關燈)
                   2.
        球魚是不會照顧自己的小魚的 牠不像慈鯛科的魚種會保護自己的後代 球魚在生產完後會因為需要體力的補充 而去找尋最快看到可食的食物 不管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小魚 只要是吞的下的 牠都會去嘗試 所以最好能把魚隻隔離或提供小魚能躲藏的空間
         3.球魚生小魚了 如何照顧
    1把大魚、小魚隔開,才不會被大魚吃光。可以用隔離網養小魚,大約三個月後再放開。

    2飼料用粉狀顆粒的餵食。

   3每天可以餵三次。

   4出生的小魚應該隔天就會吃飼料了。

   5.剛開始餵食時飼料少些,有吃光再添加。
(來源:yahoo知識+)
螢光魚
    螢光魚是一種經過基因改造而培育成功的新種觀賞魚,因為植入水母螢光基因而能發出等不同顏色的螢光。這種新品種的魚是由台灣一家生技公司在香港研發成功。
   基因改造螢光魚的支持者宣稱轉基因是安全的,螢光魚有不孕的特性,在逃回的機會很低。
      然而基因改造螢光魚有許多反對者。
有反對者稱目前這對基因改造螢光魚進行的安全性研究都是短期的,無法有效評估基因改造螢光魚的風險。另外的反對者則擔心轉基因生物不是自然界原有的品種,對於地球生態系統來說是外來生物。轉基因生物的種植會導致這種外來品種的基因傳播到傳統生物中,並導致傳統生物的基因污染。許多環境保護組織,包括綠色和平世界自然基金會主婦聯盟地球之友等都反對基因改造工程。
(來源: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螢光魚如何飼養?是養在淡水,還是在海水中呢?
 有稻田魚之稱的青鱂魚,不管是淡水缸還是海水缸,都可以飼養,pH值設定6.5~8.0間,硬度為9.0~19.0°dGH,水溫則是26~28℃即可。餵食時,除了可以餵紅蟲、絲蚯蚓、綠藻水、剛孵化的豐年蝦及小型淡水魚吃時的人工飼料之外,為了方便起見,我們會建議餵食螢光魚漢堡。
平時注意事項:
平時有空時,以滴管或是吸管將水族中的糞便、殘留物吸走。
卵生下來就是螢光的嗎?
是的,因為我們是將螢光魚的基因轉殖到魚生殖細胞,所以可藉由生殖方式遺傳到子代。
(來源:百科)
分布和生活環境

     原產於南美洲委內瑞拉巴貝多千里達巴西北部與蓋亞那 孔雀魚之美
尾鰭: 扇尾、圓尾、矛尾劍尾(雙劍、頂劍、底劍)、三角尾鯊魚尾
繁殖

   孔雀魚的繁殖週期相當短,從幼魚到具繁殖能力的成魚僅需2至3個月,因此在改良魚種體態、色澤..等,也能在短期內看到成果。

     孔雀魚會吃食同伴所生之幼魚,甚至連自己所生之幼魚亦同,故培育時需特別注意懷孕的母魚,適時隔離於陰暗處,並放於水草缸中待產,可獲得最高的生產存活率及仔魚收獲率。

    孔雀魚是卵胎生魚類一胎約可生數十尾幼魚,從孔雀魚母魚的年齡、體型、健康情形來判斷,初次生產的母魚通常只會生10至20尾左右,如是體長超過5公分的成熟母魚,生上百隻是不成問題的。

    冠上白子稱呼的孔雀魚抵抗力較原本品系體弱許多,需較注意水質與預防感染。[註]白子為眼紅身白,白化為眼黑身白。

    孔雀魚的養殖上,可以加入少許鹽類以減少孔雀魚的疾病感染,例如水黴病等發生。
特徵
    野生種體色為深橄欖綠,腹部漸褪為銀色。體型細小,體長約 3至5 公分,雌魚比雄魚大,雌魚通常較不鮮艷,體色暗淡,尾鰭高度與身體略同。雄魚臀鰭即生殖孔呈棒狀,用來與雌魚進行體內受精。孔雀魚活潑好動,食性廣泛,喜食魚蟲等動物食物,繁殖力強,有人因此稱其為「百萬魚」,喜歡群居活動。是一種很有觀賞性的魚種。如在大型魚缸中,配以叢叢水草,如同成群的彩色小鳥飛舞,非常有情趣。 (來源):百科
照片提供: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雪霸國家公園-台灣櫻花鉤吻鮭解說員/ 廖林彥櫻花鉤吻鮭也稱為鮭魚原是溫帶、洄游性魚類,在十萬年前冰河時期,因為氣候遽降,因此櫻花鉤吻鮭從日本海游到台灣附近生活,並進入到中部大甲溪流域繁衍,當冰河退去後,加上地殼變動,原來洄游至海裏的路線消失,失去降海功能,逐漸演化成陸封型鮭魚。雄魚生長速度普遍大於雌魚,一齡的雄魚體型大於16公分以上者,就有機會成為早熟雄魚,參與繁殖,比率約5%。二齡的鮭魚,約有90%比率會性成熟,參與繁殖後,約80%會面臨生殖死亡,20%繼續活存,亦就是繁殖之後不像其他鮭魚一樣,必然死亡,之後繼續存活至3齡,最大年齡是4齡。所以台灣櫻花鉤吻鮭的生活史是非常多樣且複雜,融合了洄游型櫻鮭有早熟雄魚的發生,跟日本淡水紅點鮭一樣在二齡大部份會成熟,又跟北海道山女鮭三齡成熟不同,而且最大不同是繁殖之後不必然死亡。
   
         台灣櫻花鉤吻鮭的歷史分佈,在大甲溪上游共有五條溪流曾經生活過,但目前還是有高山農業的開發和防砂壩的隔離,加上颱風的肆虐,使得棲地破碎化,生存仍然面臨極大壓力,放流亦不一定存活。所幸,在2009年至2010年放流至羅業尾溪後。2011年經調查,目前約有五百多尾,健康而且能夠自我繁衍的族群,並且能夠躲避颱風侵襲,成功建立了第一條衛星族群。

       本河道除了有淨化和觀賞用途之外,另外具有重大的生態功能,就是鮭魚的颱風避難所。亦就是當颱風來時,七家灣溪水量大又急,而且濁度高,避難魚道提供乾淨清澈的水質,能夠讓河道下游附近的鮭魚上溯至河道內避難,躲避颱風衝擊。

        七家灣溪右岸的蔬菜種植已經完全停止,僅剩的果樹亦必須遵從使用有機栽培,高山溪四座攔砂壩在2003年已經改善完畢,七家灣溪一號壩亦再2011年七月底完成,所以依據2007至2011年的七家彎溪野外族群數量調查,都在族群承載量的高峰四千尾左右,即使颱風洪水過後,族群數量稍減,但是當年年底的繁殖季節都會有新增族群補充上來。因此,已經完成保育第一階段,穩住七家灣溪基本族群數量和棲息地。目前要邁入第二階段,建立二個以上的衛星族群河段;羅業尾溪已經不須放流,經評定算是健康而且能夠自我繁衍,並能抵抗颱風侵襲。預訂2011年9月會去志樂溪放流,複製羅業尾溪成功經驗。台灣國寶魚 是亞熱帶地區發現鮭鱒科魚類的第一筆文獻記錄,當農委會將牠公告為一級瀕危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時,雪霸國家公園的生態保育規劃就占了極重要的指標。 當然櫻花鉤吻鮭最迷人的,還是身上的橢圓形橫斑,在身體側面大約有八到十二個,一輩子都不會消失的黑色斑,只有在生殖期會變淡一點而已。另外這些像黑寶石的小斑點鑲在中間,外表看起來很古樸,但是又有一種原始的雅致